1968年從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畢業,到青島港從事一線裝卸工作,至今在青島港工作已達40年。先后擔任過裝卸工、
機電科技術員、副科長、科長,作業區黨委副書記、作業區主任。1981年36歲時擔任青島港務局副局長。1984年39歲時任青島港務局黨委書記。1988年青島港實行局長負責制時改任局長。2003年青島港務局改制為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常德傳改任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
常德傳以其的經營管理業績,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企業家、首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全國首屆“創業企業家”、首屆十佳“中國杰出質量人”、全國質量管理突出貢獻者、十大“中華孝親敬老楷模”、亞太具創造力之華商、新世紀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國改革開放30年十大基業長青人物、“中國改革功勛人物”、中國魯商30年功勛人物、中國節能減排功勛人物杰出貢獻獎、“全國用戶滿意杰出管理者”、“全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30周年杰出管理者”等一系列榮譽稱號。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首批國際職業經理人,中國首批職業經理。上海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客座教授,被譽為中國港口管理界的“教父”。
從1988年擔任青島港務局(后改為青島港集團,下稱“青島港”)局長到現在,在20年的時間里,常德傳帶領著青島港,走出了一條和其他效仿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國企不同的發展路徑。
“不把一名職工推向社會,不讓管理層與普通職工收入差距過大”是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的治企準則。
青島港的發展之路,真正具有“中國特色”,不僅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中的平穩過渡,尤其在當前金融危機重創時期,青島港硬是想方設法走出了危機陰影。今年1月份,港口生產實現首月“開門紅”,吞吐量完成2572噸,集裝箱完成85.2萬標準箱。
在2月15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的“青島港應對"危機"科學發展實踐與《常德傳論國企》管理模式高層研討會”上,當常德傳把積蓄國有企業四十年工作經驗凝結成的《常德傳論國企》贈送給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國有的手中時,臺下掌聲雷動。其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是這本書的位讀者,他在今年1月1日視察青島港時,翻閱《常德傳論國企》時愛不釋手,并動情地說:“40年的心血,不容易啊!謝謝,謝謝!”。
確保“三個不動搖”
金融危機造成了全球貿易的大幅萎縮,青島港作為我國重要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一時間,港口生產形勢急劇惡化,驟然進入船少、貨少的艱難局面。出口重箱量急劇下降,煤炭、礦石堆場爆滿,進口原油無處接卸。2008年10月,港口鋁礬土吞吐量下降60%,鋼鐵下降51.3%,化肥下降97.7%。各大貨種進出口急轉直下,港口生產遭受重創。
面對金融危機,常德傳向全港職工發出號召:“青島港是國有企業,在當前危機的形勢下必須想盡千方百計干上去,這不是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黨和國家在考驗青島港,廣大員工在考驗青島港,青島港就是要做到"三個不動搖":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堅持增長指標不動搖、堅持造福職工不動搖。拿出"當飯吃"的措施,"當錢花"的辦法”。
為了把“三個不動搖”落到實處,春節前后,常德傳帶領有關人員遠赴210個地市縣,走訪了1105家船東、貨主、合作伙伴,“抱團取暖”。他多曾一天就走訪了8家船公
(來源:中國化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