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所有所投企業,我們的要求都是:哪怕是PE投資,都要在我們退出后還能繼續增長。現在的控股投資也堅持這個大的思路,一定要使得所投企業實現硬增長。聯想控股計劃在未來的5-7年上市,在控股上市前這些投資項目能形成利潤增長就可以了。聯想控股對利潤支柱的成長有一個明確的利潤梯隊安排,絕不能在上市后前兩年利潤增長非常快,但之后卻出現市盈率持續下滑甚至更糟糕的情況。這不是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2月14日,《理財周報》刊登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的文章,柳傳志在文中介紹了聯想的投資戰略、方向和要點。
柳傳志指出投資的兩大要點,,我們的投資理念叫做“事為先,人為重”。第二,投資方向明確后就需要“擰螺絲”。
以下為文章摘編:
隨著聯想集團(行情,資訊,評論)業務逐漸走上正軌后,我的精力又重新回到聯想控股,回到投資和創業輔導上來。下面我想談幾個問題:
聯想的投資戰略
投資與實業這兩者在我看來并不沖突。張瑞敏曾說過一句話:“臺風來了,豬都能被吹上天”。非理性的投資熱遲早會摔跤,商業重心終歸是實業。實際上聯想控股的戰略是,用投資賺來的錢注入、擴充實業。
對所有所投企業,我們的要求都是:哪怕是PE投資,都要在我們退出后還能繼續增長。現在的控股投資也堅持這個大的思路,一定要使得所投企業實現硬增長。聯想控股計劃在未來的5-7年上市,在控股上市前這些投資項目能形成利潤增長就可以了。聯想控股對利潤支柱的成長有一個明確的利潤梯隊安排,絕不能在上市后前兩年利潤增長非常快,但之后卻出現市盈率持續下滑甚至更糟糕的情況。這不是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投資方向
在機會型財務投資之外,聯想控股的投資關鍵在于找出未來的利潤支柱。神州租車所在的現代服務業、煤化工以及大農業是聯想控股的三大投資方向。
租車這個領域,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它肯定會有一個很光明的未來。這點從美國、英國等成熟市場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來,而且國內市場的發展跡象現在也已經很明顯了。這種業務細致算起來,肯定能給客戶帶來很大的便利,只不過教育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想這只是時間問題,這就是中國市場的優勢。
聯想控股一直有興趣進軍一些以前民營企業不容易涉足的產業,如能源、環保、化工和醫療等,并且是以聯想控股直接投資形成產業規模的形式,將其做成自己的核心資產來運營。化工和制造業跟環保有一定關系的產業也將作為聯想控股下一步要投資的領域。聯想投資此前之所以都沒做農業投資,關鍵在于中國市場前幾年還不成熟。一方面是需求沒起來,另一方面則是在還存在一系列的死扣。現在政策的死扣正在慢慢揭開,需求也逐漸顯現出來,我們就有信心做好這件事情,聯想的文化有信心使得農民變成好的工人,并且終形成品牌。
做投資的幾個點
,我們的投資理念叫做“事為先,人為重”。行業若不好,做增值空間的空間就小;比如膠卷行業,現在這個市場已經很小了,怎么去幫企業做上去。這屬于事為先。更重要的則是人為重:如果人不行,好行業里也可能做不出好企業;而人如果非常出彩,中等行業里可能也能做出彩來。這就是投資的真本事了。
投資項目的執行,關鍵的就是確定要做對的事情并找對人。選定行業后,還要看這個行業里面是否有相應的領軍人物。他既要懂企業管理,又要懂業務。像化工,本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在我們決定做煤化工之后,花了大概半年多在這個領域中選合適的領軍人物,然后由他們再做方案、做策劃。我們歷來重視領軍人物,而聯想控股內部團隊的作用是掛帥。
第二,投資方向明確后就需要“擰螺絲”。在我們內部大的方案、策劃、整體思路清晰之后,我們就在這個事情中開始了“擰螺絲”。所謂擰螺絲是我平常經常打的一個比方,比如要跟當地政府談,要跟擬收購的企業談;還要考慮動手準備組織執行團隊。這幾個工作要同時交叉地動,在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才開始發力。
(來源:中國化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