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孫家棟,1929年生,195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于蘇聯茹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飛機設計專業。歷任國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總體設計部研究室主任、七機部五院院長、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主任等職。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中科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技術顧問、探月工程顧問、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我國衛星事業和深空探測事業的開拓者,參與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多個。他主持完成了我國顆人造衛星、顆返回式衛星和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的總體設計,是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并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
聽說過他的人,都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傳奇人物。見過他的人,都忘不了他那溫和的笑容、溫暖的大手。
他是年輕的“兩彈一星”元勛,也是年老的衛星工程總設計師。
“東方紅一號”開啟中國太空時代,“嫦娥一號”邁出中國深空征程,40年100余顆中國星,他的“孩子”有34個。81歲時,他又拿了國家高科學技術獎。
他給自己打3分,在5分制里,這是個及格分。
他就是孫家棟。
不是起點的起點
2009年3月5日,錢學森給孫家棟寫去一封信,98歲老人親手簽了名。信中說:“您是我當年十分欣賞的一位年輕人,聽說您今年都80大壽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地祝賀!您是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
孫家棟一字一句細看,為錢學森在信中7次提及“您”這個稱呼感動不已,心緒難平。
1967年7月29日,一位姓汪的部隊參謀驅車直接找到孫家棟,講明來意,傳達指示,隨后又直接將他從北京南苑送到當時北京西郊的友誼賓館。從造導彈到放衛星,人生的轉折,似乎也只是十幾公里的距離而已。
由錢學森推薦,在導彈設計領域已小有名氣的孫家棟,38歲時受命領銜研制我國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現在看簡單,但那個年代次搞,就連一個滿足質量的簡單的21芯插頭都找不到。工業水平、科技水平都有差距。”
孫家棟回憶說,中央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判斷,要求無論如何也要在1970年把顆衛星送上天。但從當時情形看,已經取得不錯成績的科學院衛星研制工作由于受“文革”沖擊幾乎停頓。同時,由于衛星方案內容很多,加大復雜程度,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條件。衛星上的各種儀器研制進度不一致,一查有的儀器,甚至還沒開始動手做。按照既定方案繼續,到1970年很難完成。
聶榮臻元帥萬分焦急,于是找到錢學森,一定要在1970年把顆衛星送上天。
“錢老組織我們反復研究,后得到一致意見,就是確保1970年顆衛星上天,方案需要簡化。顆星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也掌握了航天技術。時間來不及,科學目標可以讓下一顆衛星來實現。”孫家棟說,這樣衛星里面的儀器簡化到低程度,“感覺到可以拿下來。”
“上得去、抓得住、聽得清、看得見”,寥寥12字,簡潔概括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總體技術方案和目標,以此形容初次接觸衛星的技術負責人孫家棟也十分貼切。
當時的孫家棟就展露出擅長總體協調的能力。他選定的來自不同單位的18名技術人員,后來成為中國衛星發展史上的“十八勇士”,得到了毫無爭議的認同,人們還敲鑼打鼓把這些技術人員送來。
“那時候分歧厲害,提名很難,后湊巧,群眾對名單沒什么意見。”分析原因,孫家棟謙虛地說,“從工作需要出發選人,人們自然通情達理。”
隨后,他又重新制訂了“東方紅一號”的總體技術方案。方案需要有人拍板,孫家棟找到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劉華清,直率而懇切地說:“你懂也得管,不懂也得管。你們定了,拍個板。我們就可以往前走。”
出于對的熱愛,許多衛星產品研制單位流行把金屬像章鑲在生產工具上,繼而又鑲到產品上。這導致衛星重量超重,也極大影響衛星質量。雖然事關重大,但驗收產品時,誰也不敢說出“像章影響衛星了”這句話。
孫家棟去人民大會堂向周恩來總理匯報衛星進展,為了是否該如實匯報像章的問題,他想了一夜。匯報時,圖紙鋪在地毯上,孫家棟蹲著給周總理講解。周總理聽得入神,也蹲下來細聽。孫家棟趁機提了像章的事情。周總理聽后同在場的人說:你們年輕人對尊重熱愛是好事,但是大家看看我們人民大會堂這個政治上這么嚴肅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要掛滿的像。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掛都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周總理一番話,終解決了一個棘手難題。
1970年4月24日,衛星發射上天并成功入軌,傳回人們熟悉的《東方紅》樂曲,舉國歡騰。中國從此邁入太空時代,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自主研制并發射衛星的國家。消息傳來,短時間內,天安門廣場就擠滿了激動萬分的人群,人們爭相傳看人民日報號外。
比較公允的評價是,如果按照原來方案,東方紅一號衛星不可能在1970年發射成功,有人說,“沒有孫家棟的這兩下子,衛星發射可能還要再等幾年”。
“十八勇士”之一、后來成為神舟飛船總設計師的戚發軔說:“孫家棟是小事不糾纏、大事不放過的人,跟他在一起痛快!”
已故的“兩彈一星”元勛陳芳允院士曾說起,孫家棟在年齡上雖然要比我們年輕許多,但他為人處事很謙虛,很低調,很注意用分析的態度傾聽不同意見,所以在學術界經常能夠獲得大家的支持。
對孫家棟而言,“東方紅一號”,意義特殊,難以忘懷。
(來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