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存儲年限下苜蓿種子發芽率的變化
苜蓿是一種牧草以“牧草"著稱,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畜禽均喜食。中國目前苜蓿的種植而積約133萬hm2。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近年來苜蓿產業化規模發展較快,苜蓿的種植而積正在擴大。苜蓿是一種以種子為繁殖方法的植物,因而種子的發芽率以及壽命是影響擴展的主要因素,影響種子壽命的因素很多,有種子遺傳特性、種子含水量、貯藏溫度、種皮結構、化學成分、大小等,種子的內在因素不好進行改變,而種子的貯藏環境是可以通過使用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來進行實現,為種子貯藏創造一個的存儲環境。通過使用該款儀器能夠大大的延長種子的存儲時間,但是隨著種子的存儲過程中種子的發芽率受到一定的影響。
選用1950~2005年之間不同的存儲種子來進行實驗分析,種子的存儲可以通過使用低溫種子標準樣品庫進行存儲,同時進行分析統計不同存儲年限下種子的存儲壽命。分析發現不同年限的苜蓿種子的發芽率情況如下:
苜蓿種子隨貯存年限的增長,發芽率呈逐漸降低趨勢,其中貯存時間在30年內其發芽率下降較緩慢,其后發芽率開始急劇下降。34份貯存43年的苜蓿種子中,2份喪失發芽率,8份發芽率低于10%,9份發芽率60%以上,可達87%。可見,室溫下苜蓿種子的生活力可達50年,同時不同的種質資源壽命的長短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品種不同,即種質基因型的不同,發芽率也存在差異,說明種子的衰老與種質本身固有的遺傳差異有關,該結果與眾多的研究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