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超干貯藏時種子含水量的爭議性
大多數植物的種子在低溫和低含水量下能夠長期而穩定地保存,因而低溫種子標準樣品庫成為主要的非原生境保存方式。國際植物遺傳資源委員會曾推薦(5±2)%的含水量和-18℃低溫貯藏條件作為種質資源長期保存的理想條件,世界各國都在普遍使用。那么超干種子貯存時種子的含水量需要控制在多少的范圍呢?
超干能提高種子的耐藏穩定性,但并不意味著含水量越低越好。研究表明,當種子含水量降低到某一定值時,種子活力下降。過度超干對種子壽命無益,甚至促使其劣變。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種、品種的種子貯藏含水量的差異很大,從2%到6%。這可能跟種子內的化學物質有關系,疏水物質含量越高,相等條件下的種子含水量越低,種子耐脫水性越強。如油菜種子含水量降至1.5%以下,種子仍保持活力,且貯藏壽命延長;如Ellis等研究認為,含水量油菜為2.8%,芥菜為3.8%,花生為2.0%等。淀粉類種子耐脫水能力在種間差異很大,如高粱、大麥、小麥種子耐脫水能力較強,而水稻種子耐脫水能力差。
但是也有很多是持相反的意見的。種子的壽命可能跟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組成或比例有關。但目前種子的含水量的確定仍然沒有令人信服的方法,國際上對種子貯藏臨界含水量值的確定仍存在爭議。還有部分研究人員認為種子貯藏的水量與種子的貯藏溫度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即隨貯藏溫度和≥0℃積溫的下降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