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暫無信息 |
維護高溫權益別只盯著高溫補貼
點擊次數:282 發布時間:2010-7-7
日前,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表示,正研究制訂今年的高溫津貼政策。目前,北京執行的是2007年制訂的高溫津貼標準。說起北京市2007年即規定發放的高溫津貼,這些每天露天工作五六小時、有時4點鐘就起床的工人們都表示“從沒拿過這個錢,也沒聽說過這個規定”。(7月6日《新京報》)
近幾天來,罕見的高溫不斷創造著一項項新紀錄,一個個“壞消息”不斷映入公眾眼簾:北京路面68度可煮雞蛋、公交車自燃、一名男子疑因高溫猝死,等等。媒體為此呼吁國家用強制力,以及動用立法資源,把高溫補貼政策執行到位。
然而,盡管發放高溫補貼對于弱勢群體而言很重要,但更值得人們去關注的,應當是勞動者所擁有的高溫權益。因為,倘若不能切實維護勞動者的高溫權益,即便企業發放了高溫補貼,也容易變質變味,譬如,企業把高溫補貼計入zui低工資,難免使補貼成為“雞肋”。
目前,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享有四大高溫權益:一是停工不停薪,減工不減薪;二是高溫作業中暑屬于工傷;三是高溫津貼不得計入zui低工資;四是高溫加班每日zui長不得超過3小時。盡管如此,但在現實操作過程中,這些勞動者應當享受的合法權益,卻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在一些地方甚至變成了一紙空文。勞動者高溫權益被架空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于為勞動者維權機構的無力和監管執法不夠。有的維權機構和監管部門每年高溫季節的聲音,無一例外的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善意“提醒”,更是讓充滿期待的四大高溫權益淪為空談。
因此,維護勞動者的高溫權益不能僅止步于“提醒”,也不能只盯著高溫補貼,而在于嚴格公正執法切實保障權益的落實。工會和勞動*門理應切實履行自已的職責,代表弱勢的企業職工群體,向無視和恣意侵犯勞動者高溫權益的企業和用人單位,依法聲張正當權益,鼓勵和引導更多員工,要求企業自覺主動地兌現高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