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AI+制造行業峰會2025在廣州成功舉辦。借此契機,華為再次與廣大制造企業相聚,共同探討如何加快制造行業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實現業務降本增效,提升生產質量,創造更高價值。 
AI重構制造業
為企業打造新的生存法則
峰會期間,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郭振興在媒體溝通會中提到,AI的興起對制造行業的降本增效及產業創新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 郭振興
降本增效是制造企業生存競爭法則下的必然選擇,而AI技術的場景化應用為制造企業打造了穿越周期的新生存法則。
當前,AI技術已滲透到制造企業的各個環節。在研發環節,AI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助力制造企業迅速洞察市場需求,優化產品設計,縮短研發周期;在生產環節,AI與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提升工廠的敏捷性、效率和生產力;在供應鏈環節,AI通過預測分析和智能調度等策略,優化庫存管理,提升物流效率,確保供應鏈的順暢運行…..AI技術正逐步改變制造企業的研發、生產、供應、銷售與服務等環節,引領制造企業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華為通過“智能聯接+智能存儲+智能算力+智能平臺”端到端全站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構筑新型基礎設施,釋放數智生產力。
基礎設施“先行”
打破“數據孤島”
在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數智化轉型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制造行業,同樣需要明確數智化轉型的“利器”與“先行”。
郭振興多次強調:在數智化與智能化時代,最大的器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A設施為數據流動、算力調度、智能應用提供強大的底層支撐,推動生產流程重構、資源配置優化和商業模式創新。
制造業數智化轉型的核心是數據驅動的生產決策,而基礎設施通過統一標準打破“數據孤島”。
華為在助力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布局中,充分體現了基礎設施在技術融合、場景落地和生態協同中的關鍵地位。華為通過昇騰AI計算平臺和5G網絡構建“算網大腦”,實現算力的毫秒級調度與高效利用,實現生產全程可視化和質量追溯;華為云天籌AI求解器在醫藥物流中優化路徑規劃,廣西柳藥的供應鏈綜合成本降低3%,路徑規劃時間從3小時壓縮至30分鐘......
華為的諸多實踐表明,只有夯實智能聯接、存儲、算力與平臺四大底座,才能實現技術賦能與業務場景的精準匹配,推動制造業從“制造驅動”向“數據+AI雙輪驅動”躍遷。
發展伙伴“同路人”
與千行萬業共贏數智未來
數智化轉型是制造企業提升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而推動制造企業數智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立足于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以解決企業的核心問題和難點為目標,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導向,以場景數智化為突破口,全面考量技術成熟度、經濟可行性及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精準識別數智化轉型的優先領域和重點方向。
一直以來,華為與行業合作伙伴都保持著深度合作,共同深入行業領域,構建聯合解決方案,提供從中心到邊緣、從訓練到推理的全系列產品,滿足各行各業多樣性的AI算力需求。并致力于推動包括車輛裝備、半導體電子、新能源、生物制藥等在內的多個行業的數智化與智能化轉型。
郭振興表示,目前華為與伙伴深入行業場景,圍繞7大場景打造了20多個解決方案。2025年,為將會沿行業發展更多行業伙伴,希望攜手伙伴抓住數智化轉型機遇,共同深耕行業場景,助力更多企業和行業快速獲得數智化轉型能力,創造更多價值,共贏數智未來!
結語:
在這場由AI引領的制造業變革中,一家企業要真正地把AI能力能夠用起來,還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
華為“源于制造,更懂制造,服務制造”,是制造業數智化轉型過程中的核心力量,更是推動我國制造行業創新前行的風向標。通過本次峰會,華為將更加堅定“加速行業智能化”的發展目標,愿與企業攜手共進、共同開創制造業輝煌的新篇章!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賦能西部智造躍升!“第25屆立嘉國際智能裝備展覽會”在渝盛大開幕
作為中西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工業展會之一,本屆立嘉展聚焦智能升級,西部機遇,通過高端裝備及技術展示、行業高端論壇及對接活動,助力西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25-05-09 12:00:15
- 9621
-
多家機構預測,2025年人形機器人或迎來量產元年,長期投資價值值得期待。首先,在工業生產領域,人形機器人具有靈活性和智能性等特點,可以適應各種復雜的工作環境,完成各種精細化和高危型的任務。
- 2025-05-09 12:00:15
- 12767
-
2025年版《參考指引》基于制造企業探索實踐,結合技術創新與融合應用發展趨勢,從工廠建設、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生產作業等8個重點環節,凝練出40個典型場景,并圍繞場景業務活動、核心問題、實施路徑與應用成效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描述。
- 2025-05-09 12:00:15
- 15185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