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獲取的信息70%以上來源于視覺,眼睛作為生物采集的關鍵感知器官之一,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其中,眼動追蹤傳感器在無干擾、隱蔽監測人類視覺行為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目前,大多數眼動追蹤設備依賴復雜的傳感系統,圖像處理過程繁瑣且設備體積較大;而基于隱形眼鏡的侵入式方案雖然具備一定的便攜性,但其測量精度有限,并可能引發異物引入的不適感。因此,探索一種高成本效益、操作便捷、高精度追蹤眼球信號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綠色印刷實驗室宋延林/蘇萌團隊開展了可控印刷多維度、多功能微納傳感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Adv. Mater., 2018, 30, 1703963;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4234; Adv. Mater., 2020, 32, 1907280; ACS Nano, 2022, 16, 10; Adv. Intell. Syst., 2023, 5, 2200307; Nat. Commun., 2023, 14, 1204; Adv. Mater. 2024, 36, 2404740)。
最近,該團隊基于仿生礦化策略,在玻璃基底上成功制備了大晶粒鈣鈦礦薄膜,并構建了集成鈣鈦礦光電探測器的智能眼鏡系統,實現了基于眼球操控的人機交互展示。該策略通過引入聚丙烯酸鈉界面層,有效鈍化了薄膜缺陷,促進高質量鈣鈦礦薄膜生長。基于此制備的鈣鈦礦光電傳感器在500 Lux光照條件下,實現了接近300倍的開關比,并展現出高達22.09 A/W的光響應性能。他們進一步將高性能鈣鈦礦光電傳感器陣列集成為可穿戴智能眼鏡,通過卷積神經網絡算法的優化,智能眼鏡可以實現眼球運動的高精度識別。在角度分辨率5°測試條件下,識別準確率高達99.86%;對于9種不同指令,識別準確率達到99.08%。此外,操控者通過控制眼球軌跡操控模型汽車在復雜場景中的準確行進,展現了突出的人機交互能力。
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 Mater. 2025, 2412329. DOI: 10.1002/adma.202412329),第一作者是碩士生胡峪銘,通訊作者是宋延林研究員和蘇萌研究員。

鈣鈦礦基智能眼鏡實現非接觸式人機交互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機器人人機交互安全與試驗驗證”項目將針對協作機器人和外骨骼機器人人機交互安全測評缺失問題,重點突破人機交互安全測評關鍵技術,研制測評系統,構建測評體系。
- 2025-02-21 14:01:37
- 27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