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機械設備網 熱點關注】2019年5月5日,從國家能源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了解到,經過10多年技術攻關,我國成功實現百萬噸級煤直接制油系列關鍵裝備的國產化。
我國富煤缺油少氣,開發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拓寬液體燃料供應渠道,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緩解環保壓力意義重大。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建設的是百萬噸級煤直接制油示范項目,是國家能源戰略的組成部分。
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總經理王建立介紹說,示范項目的首條生產線于2004年啟動建設,設計年產柴油、石腦油等油品108萬噸,于2008年底建成并成功試車。在生產線建設之初,受國內裝備制造水平制約,許多關鍵裝備使用了進口產品,不僅采購價格高昂,部分進口裝備的性能也無法滿足生產線長周期穩定運行的要求。
高差壓減壓閥是連接加氫反應器與下游生產環節的“關卡”,對生產線穩定運行至關重要。初,生產線上的4套高差壓減壓閥全部為進口產品,單套購價880萬元人民幣,閥芯的壽命卻只有70個小時左右。過去10多年里,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通過聯合國內科研機構、生產廠家持續攻關,目前國產閥芯的使用壽命紀錄達到2701小時,整套高差壓減壓閥也已經實現國產化,每套國產產品的價格200多萬元。
比面粉還細的煤粉進入生產線,20多個小時后,就能產出像礦泉水般清澈的柴油、石腦油等油品。在國家能源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奇幻的變化令人驚嘆。
10多年來,這家企業攻克一項項世界性技術難題,成功建設和運營了首條煤直接制油工業化示范生產線,為拓寬液體燃料供應渠道、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對煤炭清潔利用發揮了技術導向、產業示范作用。
煤海變“油田”不再是夢
硫含量低于國六標準的1/10,符合國內外環保的標準,凝點低至零下70攝氏度……說起自家產品的優點,煤制油分公司總經理王建立頗為自豪。
我國富煤缺油少氣,把煤變成油曾是國人多年的夢想。
作為我國能源戰略的組成部分,首條煤直接制油示范生產線投資超百億元,設計年產油品108萬噸,于2004年啟動建設,2008年底試車成功。2011年起,生產線開始商業化運行,去年共產柴油、石腦油、汽油等油品近85萬噸,副產瀝青70萬噸。
王建立說,每產1噸油品消耗原料煤約2.3噸,石油價格高于50美元/桶時就能盈利,能源轉化率接近60%,遠高于煤電和其他煤化工行業40%左右的水平,目前是以煤生產液體產品的有效途徑。
煤直接制油需要加氫3次,工藝特殊,產品質量明顯高于煉油廠。該公司軍民融合辦公室副主任賈振斌說,煤基油品比重大、熱值高,一箱油的行駛里程可提高約8%;耐高溫、凝點低,從熱帶到極寒地區、高空都可使用;硫、氮等雜質含量極低。
近年來,該公司發揮技術產品優勢,軍民融合發展捷報頻傳,研發出的航空、航天煤油和陸、海、空全系列軍用特種油品,為國防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自主創新攀技術高峰
初,示范生產線的單個周期運行時間設計值為310天,近的3個周期運行時間分別達到420天、410天和415天,標志著技術和裝備日益成熟。
該項目依托我國自主開發技術建設,當時無工業化經驗可借鑒,加上裝置規模從千噸級直接放大到百萬噸級,從設備生產到生產線安裝調試、穩定運行面臨眾多技術挑戰。
進口催化劑價格貴,研磨困難。公司黨委副書記李瑞光說,在“863”計劃支持下,公司聯合國內科研機構攻關,開發出的納米級催化劑不僅廉價,催化效率還提高近5%。
生產線的“心臟”加氫反應器,高近38米,單臺重2100多噸,體量居在役加氫反應器前列。試產時,反應器遇到內部礦物質沉積、結焦問題。該公司與北京化工大學反復摸索運行參數,優化設備結構,終于拿下這道世界性難題。
高溫高差壓減壓閥是連接反應器與下游生產環節的橋梁,耐磨性要求極高,初的4套減壓閥全部為進口產品,一個閥芯就要花上百萬元,壽命卻在70小時左右。經過攻關,這種設備已經國產化,閥芯壽命也提高到2700多個小時,售價只有10萬多元。
多年來,企業聯合科研機構、配套企業攻克了反應器制造、物料回煉等眾多技術難題,實現了關鍵裝備國產化。目前,生產線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8%,既保障了穩定運行,降低了運營成本,也帶動了我國煤化工技術裝備升級提擋。
據王建立介紹,項目已獲得自主知識產權200多項,核心技術取得了美國、歐盟、日本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自主知識產權授權,并在201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單周期運行500天是下一個目標。”該公司質量技術部經理韓來喜說,有了技術經驗,以后同等規模生產線的建設和達產時間將大大縮短,投資額可下降近20%,產油率將明顯提高,石油價格在40美元/桶以上時即可盈利。
高標準減排“綠色工廠”
煤制油分公司西側11公里外的一處院落里,高高支起的3個銀色儲罐格外醒目,兩米多高的紅色閥門緊緊密封著三口深井,這里就是地下咸水層二氧化碳封存工程的注入作業區。
首條生產線啟動后,煤制油分公司即與中科院、北師大等科研機構合作,興建了1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全流程示范項目。“通過2495米深的注入井,已經有30多萬噸二氧化碳被注入地下1500至2500米之間的咸水層。”
該公司還瞄準商機,去年向化工、食品等企業出售二氧化碳5萬多噸,實現收入1000多萬元。
煤制油分公司還以附近煤礦的疏矸水作為生產水源,并興建了全國首套煤化工廢水深度處理系統,中水全部回用,噸油水耗由初設計的10噸降為5.82噸,在煤化工企業中處于較低水平。煤直接液化瀝青萃取深加工項目也在建設之中,將于今年7月建成。
王建立告訴記者,自示范項目啟動以來,除了高差壓減壓閥,高溫高固耐磨離心泵、煤漿進料泵、耐磨球閥、煤氣化飛灰過濾器陶瓷濾芯等關鍵裝備均已實現國產化。目前首條生產線的設備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8%以上,既解決了生產線長周期穩定運行的瓶頸,還帶動了我國煤化工關鍵裝備的研發制造能力提升,為國內現代煤化工產業規模化發展掃除了障礙。
原標題:重磅!我國實現百萬噸級煤直接制油系列關鍵裝備國產化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我國首臺應用全球真空壓力浸漬技術的500兆瓦級全氫冷發電機組——南山電廠氣電擴建項目5號機組完成試運行,與同等裝機規模的超凈燃煤機組相比,預計每年可減少標煤耗量約2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6萬噸。
- 2019-05-05 10:57:03
- 16580
-
國家電投集團與華為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將助力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
4月2日,國家電投集團與華為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數字信息技術、電力電子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能源電力業務深度融合,促進能源電力產業智慧升級,助力國家電投集團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 2019-05-05 10:57:03
- 15376
-
全球電力能源巨頭將亮相CIPIE2025四川電力展!全方位助力打造國家戰略腹地核心承載區
2025年5月15-17日,CIPIE2025四川電力展邀您共聚成都,共謀商機,為推動電力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19-05-05 10:57:03
- 1514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