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 市場分析】以前,我國一直實行合同煤與市場煤雙軌運行機制,2012年年底,*批準了《關于取消重點合同推進電煤價格并軌》的報告。該報告稱,自2013年起取消煤炭重點合同,實施電煤價格并軌,并鼓勵煤電雙方簽訂以年度或三五年為期的供貨合同,以穩定供銷關系,除了特殊時期臨時干預外,政府將不再干預煤炭價格。
年年歲歲“煤”相似 季度月月“價”不同
長協模式不再
電煤價格并軌初期,全國上百家煤電企業焦灼不安。“有形之手”松開后,定價機制還會延續之前的長協模式嗎?
答案是否定的。兩年多來,煤電企業一直在摸索可行的定價模式,其定價模式的變化在前些年鐵礦石的定價模式上有跡可循,從初的長協定價,到季度定價,再到2014年的每個月初調價。
定價機制的改變跟煤炭價格的大幅波動不無關系。之前是年年歲歲“煤”相似,歲歲年年“價”不同,而現在是年年歲歲“煤”相似,季度月月“價”不同。2013—2014年,隨著煤炭價格的加速下跌,煤炭市場定價機制也變得較為混亂。
然而,不變的是,每到12月初,煤電企業還會舉行訂貨會。變化的則是,往年訂貨會的合同是有量有價,而這兩年訂貨會的合同是有量無價。
煤炭定價機制將走向何方?
前些年,在夏季和冬季的用電高峰,各省為保障電煤供應,大都通過實施階段性供應指令性計劃、約談、控制電煤外流出省等措施,壓低煤價,維系煤炭供應局面。另外,電煤市場有計劃煤和市場煤之分。對電廠而言,到廠電煤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計劃煤,另一部分是市場煤,計劃煤價格遠低于市場煤。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電廠的燃料成本不斷攀升。一般而言,煤炭成本占千瓦時電成本的60%—65%,而2011—2012年,一些百萬千瓦的電廠,其燃料成本已經占到千瓦時電生產成本的90%以上,高甚至達到95%。
“當時,計劃煤價格偏低,但不是所有的電企都能拿到計劃煤,即便有的企業拿到了計劃煤,煤企在價格上漲到高點時也不會全部兌現承諾的供應量。”華東地區一電企人士回憶。
到季節性用煤時期,按一噸電煤計算,市場煤要比計劃煤高出100多元錢。面對這樣的誘惑,不少煤企借口煤礦檢修,遲遲不兌現供應。“我們為了拉煤,去煤企好話說了一籮筐,可是他們還是套用‘限產限供’的說辭。”上述華東地區電企人士說。
在煤價“步步高”時,賣方可謂是“穩坐釣魚臺”。不承想,這兩年,煤價遭遇“滑鐵盧”,賣方為爭奪話語權“如坐針氈”。
煤炭市場“風水輪流轉”,進入2012年后,煤炭市場“春天的故事”完結。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煤炭需求下降,再加上價格低廉的進口煤大量涌入,國內煤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2014年,不少煤企由于煤價的持續下跌而不得不選擇停產。價格下跌、銷售不暢等壓力集中在煤炭企業身上。
這兩年,煤電談判定量不定價,相比進口煤,國內煤炭并沒有優勢。在煤價變化比變臉還快的時代,之前的定價機制又怎會延續?
神華推動煤炭定價機制邁向市場化
從我國煤炭定價機制的發展來看,從純計劃價格、雙規制,到大型煤企定價還是“4 1”定價,煤炭定價的市場化程度較低,都是基于當時供求格局和價格體制不完善的特點背景下,出現的有悖市場規律的短期不合理定價機制,不利于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
從煤炭定價方面來看,以美國為例,煤企與電廠每年確定一個年度價,長協價原則上是不變的。在煤炭相對過剩的時候,煤炭價格按成本加低利潤確定,而在煤炭供應短缺的時候,以電廠成本價為基礎確定一個合理價格,這體現的是煤電行業的相伴共生的良性生態關系。這種定價方式在我國暫時比較難以成形,我國的煤電生態系統是各自為政互相擠壓,未形成這種良性的煤電行業生態環境機制。
2015年神華集團提出了季度定價模式:即一季度掛牌價格520元/噸;第二季度以后的定價模式為:上季度神華掛牌價*0.3 上季度環渤海指數均價*0.7,大客戶可在此基礎上優惠10元/噸。從第二季度開始,港口煤炭價格由生產企業期望銷售價格與消費企業市場實際采購價格兩部分構成,其中70%價格決定權交給了市場。
這種定價模式業內認為,一方面維持了煤炭現貨貿易價格的相對穩定,另一方面也順應了市場和電企的要求。
年年歲歲“煤”相似 季度月月“價”不同
長協模式不再
電煤價格并軌初期,全國上百家煤電企業焦灼不安。“有形之手”松開后,定價機制還會延續之前的長協模式嗎?
答案是否定的。兩年多來,煤電企業一直在摸索可行的定價模式,其定價模式的變化在前些年鐵礦石的定價模式上有跡可循,從初的長協定價,到季度定價,再到2014年的每個月初調價。
定價機制的改變跟煤炭價格的大幅波動不無關系。之前是年年歲歲“煤”相似,歲歲年年“價”不同,而現在是年年歲歲“煤”相似,季度月月“價”不同。2013—2014年,隨著煤炭價格的加速下跌,煤炭市場定價機制也變得較為混亂。
然而,不變的是,每到12月初,煤電企業還會舉行訂貨會。變化的則是,往年訂貨會的合同是有量有價,而這兩年訂貨會的合同是有量無價。
煤炭定價機制將走向何方?
前些年,在夏季和冬季的用電高峰,各省為保障電煤供應,大都通過實施階段性供應指令性計劃、約談、控制電煤外流出省等措施,壓低煤價,維系煤炭供應局面。另外,電煤市場有計劃煤和市場煤之分。對電廠而言,到廠電煤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計劃煤,另一部分是市場煤,計劃煤價格遠低于市場煤。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電廠的燃料成本不斷攀升。一般而言,煤炭成本占千瓦時電成本的60%—65%,而2011—2012年,一些百萬千瓦的電廠,其燃料成本已經占到千瓦時電生產成本的90%以上,高甚至達到95%。
“當時,計劃煤價格偏低,但不是所有的電企都能拿到計劃煤,即便有的企業拿到了計劃煤,煤企在價格上漲到高點時也不會全部兌現承諾的供應量。”華東地區一電企人士回憶。
到季節性用煤時期,按一噸電煤計算,市場煤要比計劃煤高出100多元錢。面對這樣的誘惑,不少煤企借口煤礦檢修,遲遲不兌現供應。“我們為了拉煤,去煤企好話說了一籮筐,可是他們還是套用‘限產限供’的說辭。”上述華東地區電企人士說。
在煤價“步步高”時,賣方可謂是“穩坐釣魚臺”。不承想,這兩年,煤價遭遇“滑鐵盧”,賣方為爭奪話語權“如坐針氈”。
煤炭市場“風水輪流轉”,進入2012年后,煤炭市場“春天的故事”完結。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煤炭需求下降,再加上價格低廉的進口煤大量涌入,國內煤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2014年,不少煤企由于煤價的持續下跌而不得不選擇停產。價格下跌、銷售不暢等壓力集中在煤炭企業身上。
這兩年,煤電談判定量不定價,相比進口煤,國內煤炭并沒有優勢。在煤價變化比變臉還快的時代,之前的定價機制又怎會延續?
神華推動煤炭定價機制邁向市場化
從我國煤炭定價機制的發展來看,從純計劃價格、雙規制,到大型煤企定價還是“4 1”定價,煤炭定價的市場化程度較低,都是基于當時供求格局和價格體制不完善的特點背景下,出現的有悖市場規律的短期不合理定價機制,不利于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
從煤炭定價方面來看,以美國為例,煤企與電廠每年確定一個年度價,長協價原則上是不變的。在煤炭相對過剩的時候,煤炭價格按成本加低利潤確定,而在煤炭供應短缺的時候,以電廠成本價為基礎確定一個合理價格,這體現的是煤電行業的相伴共生的良性生態關系。這種定價方式在我國暫時比較難以成形,我國的煤電生態系統是各自為政互相擠壓,未形成這種良性的煤電行業生態環境機制。
2015年神華集團提出了季度定價模式:即一季度掛牌價格520元/噸;第二季度以后的定價模式為:上季度神華掛牌價*0.3 上季度環渤海指數均價*0.7,大客戶可在此基礎上優惠10元/噸。從第二季度開始,港口煤炭價格由生產企業期望銷售價格與消費企業市場實際采購價格兩部分構成,其中70%價格決定權交給了市場。
這種定價模式業內認為,一方面維持了煤炭現貨貿易價格的相對穩定,另一方面也順應了市場和電企的要求。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2022-2023中日高層次科學家煤燃燒與低碳利用交流活動舉辦
本次活動圍繞“煤燃燒與低碳利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主題,近30名來自中國、日本、英國、挪威等國的科學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2015-02-02 09:35:06
- 491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