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 市場分析】2014年,中國煤炭企業虧損面達70%,緩發、減發、欠發工資超50%,被業界稱為“哀鴻遍野”。目前來看,煤價按年下跌幅度早已超過*下調上網電價的臨界線5%,幾乎到了歷史低點。
中國煤價狂跌影響幾何
來自安訊思的信息顯示,該機構在向山東、江蘇及浙江多家火電企業求證時,廠方均表示自今年2月春節后,上網電價下調話題備受關注,*方面也有和電廠討論商議,但時間和調整幅度尚無結果。華東地區某電廠負責人表示,煤電聯動機制是這次電價下調的重要原因。電廠人士估計,此次調整幅度會在0.01~0.03元/千瓦時。
來自安迅思的信息顯示,上述華東電廠人士介紹,以一家電廠的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時,利用小時數約為6000小時為例,若上網電價下調0.01元/千瓦時,則廠里一年的利潤將減少1~2億元。
目前國內煤市行情低迷,下游需求萎縮,煤炭價格一降再降,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已連續兩周走跌,6月11日報收于532元/噸,較上一報告期下跌2元/噸。而對比去年同期610元/噸的水平,下跌幅度達12.8%。
有業內人士警告,價格下滑導致利潤下降,企業被迫擴大產能,以多產多銷維持利潤,這將形成產能擴張與價格走低的惡性循環。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從生產端看,目前全國煤炭產能已達40億噸左右,在建產能達11億噸左右。
在中國內地,煤炭開采呈現出激烈競爭的市場格局,央企、地企、民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煤炭價格則從1993年前的政府定價到1996年“計劃煤”與“市場煤”雙軌價格制度,再到2002年國家不再發布電煤指導價,政府已經逐漸放棄“定價權”,由市場自行調節。
2004年,中國為緩解煤炭供給緊張,規劃建設13個億噸級煤炭基地。這讓各大煤炭企業有了名正言順的擴能機會,產能擴張推動產品占市場比例的擴張,當市場份額足夠大時,就能主導市場產品價格,從而拿到事實上的“定價權”,占據市場主動。煤炭資源富集的山西、陜西和內蒙古頓成各大煤企的主戰場。
陜西經濟學家張寶通認為,有實力的大煤企,大多為國企或國有控股,競爭白熱化導致的是煤炭資源開采加速、增量。低價惡性競爭浪費資源、壓縮企業壽命,也不利于行業轉變發展方式。
2014年,中國建立了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相關部門重新修訂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辦法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加快落后小煤礦關閉退出,嚴控煤炭產能。
針對煤炭市場面臨的形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今后一個時期,煤炭供應總量寬松態勢不會發生明顯改變,煤炭經濟運行仍將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煤價狂跌影響幾何
來自安迅思的信息顯示,上述華東電廠人士介紹,以一家電廠的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時,利用小時數約為6000小時為例,若上網電價下調0.01元/千瓦時,則廠里一年的利潤將減少1~2億元。
目前國內煤市行情低迷,下游需求萎縮,煤炭價格一降再降,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已連續兩周走跌,6月11日報收于532元/噸,較上一報告期下跌2元/噸。而對比去年同期610元/噸的水平,下跌幅度達12.8%。
有業內人士警告,價格下滑導致利潤下降,企業被迫擴大產能,以多產多銷維持利潤,這將形成產能擴張與價格走低的惡性循環。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從生產端看,目前全國煤炭產能已達40億噸左右,在建產能達11億噸左右。
在中國內地,煤炭開采呈現出激烈競爭的市場格局,央企、地企、民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煤炭價格則從1993年前的政府定價到1996年“計劃煤”與“市場煤”雙軌價格制度,再到2002年國家不再發布電煤指導價,政府已經逐漸放棄“定價權”,由市場自行調節。
2004年,中國為緩解煤炭供給緊張,規劃建設13個億噸級煤炭基地。這讓各大煤炭企業有了名正言順的擴能機會,產能擴張推動產品占市場比例的擴張,當市場份額足夠大時,就能主導市場產品價格,從而拿到事實上的“定價權”,占據市場主動。煤炭資源富集的山西、陜西和內蒙古頓成各大煤企的主戰場。
陜西經濟學家張寶通認為,有實力的大煤企,大多為國企或國有控股,競爭白熱化導致的是煤炭資源開采加速、增量。低價惡性競爭浪費資源、壓縮企業壽命,也不利于行業轉變發展方式。
2014年,中國建立了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相關部門重新修訂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辦法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加快落后小煤礦關閉退出,嚴控煤炭產能。
針對煤炭市場面臨的形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今后一個時期,煤炭供應總量寬松態勢不會發生明顯改變,煤炭經濟運行仍將面臨嚴峻挑戰。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