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在线|亚洲/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五月婷婷基地

當前位置:化工機械設備網>新聞首頁>熱點關注

能源安全觀重塑 讓APEC藍變恒久

2014-12-09 14:04:03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閱讀量:1814 我要評論


  【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 國內新聞】能源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現代社會運轉的動力。歷*每一次工業革命,都伴隨著替代性燃料的出現和“能源的革命”。能源不僅是汽油、熱量,能源的利用使我們生活中吃、穿、住、行的一切成為可能,能源更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乃至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
  
  傳統能源安全觀遭遇挑戰
  
  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化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傳統的能源安全觀。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之后中國逐步將石油安全視為重要的能源安全領域。對能源安全的擔心主要集中在供應安全、價格安全、通道安全三個方面。一般認為,油氣對外依存度越高,越是受制于人,戰時將陷于缺油少氣的被動局面。主張盡可能提高能源自給水平,開辟多種油氣入境通道,通過“走出去”獲取較多的海外油氣資源。
  
  除上述觀點之外,還應當看到,現在世界能源格局與傳統能源安全觀形成時的格局有了很大不同,傳統能源安全觀的局限性相當明顯。在傳統能源安全觀的影響下,中國對能源的利用出現重煤輕油的傾向,制約了能源結構調整;將油氣列為關系國家安全的重要行業,只允許個別企業進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抑制了合理競爭,扭曲了油氣價格;對海外油氣利益的高度重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往的回旋余地。
  
  應當看到,中國能源自給率超過91%,能源供給總體上是安全的。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很多人擔心這一比例過高。而實際上石油依存度多少是安全的在上并沒有標準可循,也不宜把能源進口與安全問題在數字上簡單對應。
  
  經濟新常態下注入能源安全新內涵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能源需求呈現出總量規模大、增長速度慢、環境成本低等新特點。如何多維度看待能源安全,加快建設適應新常態的能源供應能力,為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提供參考,在與會專家中刮起頭腦風暴。
  
  30年來,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我國能源消費從1980年的逾6億噸標準煤增長到2010年的32.5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5.8%。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條陡直上升的曲線,開始變得平緩。據預測,未來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年均增幅將出現明顯回落,但需求總量仍將持續增長,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或達到50億噸標準煤。
  
  一個重大命題是,經濟新常態下能源需求的變化,需要重塑新的能源安全理念。正如*原副院長、院士杜祥琬所言,能源安全應由單純的“保供給”,調整為供需安全與環境安全并重,把解決能源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吳吟介紹,2012年,我國能源系統總效率約為36%,相當于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1980年代的水平。高能耗產業比重大、浪費嚴重及能效低下等原因,導致中國單位GDP能耗高出*水平40%。
  
  專家分析,*以來,巨大的能源消費需求使我國將保障供給作為能源安全的優先項,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增長過快的能源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效率低下、方式粗放等“并發癥”。
  
  打破“粗放供給以滿足過快增長的需求”的習慣思維,轉而以生態效益作為評價能源安全的重要參數。“如果我們獲得了足夠的能源,但是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效應,終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那也難言能源安全。”*副主任張軍擴表示。
  
  “新的能源安全觀需要由原來的‘能源供應安全’,調整到供需平衡,即科學供給滿足合理需求。”杜祥琬說。
  
  樹立新的能源安全觀
  
  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化使我們重新審視傳統的能源安全觀。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之后逐步將石油安全視為重要的能源安全領域。對能源安全的擔心主要集中在供應安全、價格安全、通道安全三個方面。一般認為,油氣對外依存度越高,越受制于人,主張盡可能提高能源自給水平,開辟多種油氣入境通道,通過"走出去"獲取較多的海外油氣資源。
  
  在傳統能源安全觀的影響下,中國對能源的利用曾經重煤輕油,制約了能源結構調整。同時,將油氣列為關系國家安全的重要行業,只允許個別企業進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抑制了競爭,也扭曲了油氣價格。
  
  樹立能源安全的觀念,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加強與油氣生產國、過境國和其他消費國的合作和政治互信,通過雙邊多邊合作和區域合作等方式實現共同的能源安全;二是積極參與能源治理。
  
  如果把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稱為"升級版",那么能源領域的"升級版"首先是能源的代際更替,即從煤炭時代進入油氣時代。中國雖然能源消費總量達到世界,但人均能源消費量僅與世界平均水平相當,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油氣等能源的消費水平甚至低于很多低收入國家。2020年中國將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環境問題,能源的代際更替、能源技術的全面升級、能源體制進行全面市場化改革,進而大限度地發揮市場對能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是中國能源升級版的改革"紅利"。
  
  鑒古知今,主要的油氣資源都已被發達國家瓜分完畢,中國作為后來者,只能到一些經濟落后、政局不穩的國家參與開發。在新形勢下,"走出去"已經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我們不但要獲取資源,更應以油氣供應商的身份深度參與油氣分工。
  
  目前,經濟治理主要限于貿易和金融,對能源缺少有廣泛代表性的合作機制。有必要建立一個包括能源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內的集體安全體系。在這個體系框架下,主要能源生產國與消費國坐在一起,共同討論能源政策、市場建設、定價機制、運輸通道安全等重大問題,并且形成有約束力的機制和共同行動的步驟,從而穩定石油、天然氣價格。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全部評論

昵稱 驗證碼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相關新聞
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