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由于傳統治污模式已經跟不上現代工業的步伐,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促進產業升級,節能環保產業將迎契機,使得整個環保行業出現井噴之勢。
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中西部經濟增長新亮點
近日舉行的首屆中西部節能環保大會上,節能環保協會秘書長李軍洋表示,西部地區人均GDP目前尚未達到東部地區的一半,經濟發展的內在訴求強烈,未來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中西部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李軍洋表示,東部地區的節能環保產值已占到全國60%以上,中西部地區節能環保產業底子薄,整體實力較弱。當前,國內產業分工日益深化,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步伐加快,西部地區人均GDP還不到東部地區的一半,經濟發展的內在訴求強烈,中西部地區能否優選節能環保項目落戶,不走東部地區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這對于當地政府而言是一個嚴峻的現實性考驗。
“中西部地區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除了因為地域歷史條件,國家政策要給予一定的傾斜以外,既要修煉內功,又要加強合作。”李軍洋說。
節能環保產業將迎契機
廣東省政府印發的《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6000億元。眾多業內人士表示,東莞節能環保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意見》提出要加強產業發展規劃,創建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目前,東莞也規劃了多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例如重點發展水處理產業的中以產業園等,以這些環保產業基地為依托,東莞可形成以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總部基地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帶。
《意見》也提出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到2015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節能服務體系,形成一批在國內起帶動作用的節能技術服務單位。
目前,東莞正大力統籌發展水鄉區域,東莞水鄉片環境綜合整治,對東莞環保企業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水鄉片環境治理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環保企業如果能夠抓準機遇,可實現爆發式增長。
市場開放促進產業升級
劉永政說,隨著環保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未來中國的環保企業將向規模化、化發展,會不斷出現若干個創新能力強的重量級企業,并不斷有企業“走出去”,從而產生中國的化環保企業,創造出中國特色的商業模式。
同時,業者還希望市場的開放能促進中國環保產業的升級。碧水源總經理戴日成指出,近30年中國環保產業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其中環保設備製造業和環保服務業年均增速達到28%至30%,從增速來看確實不錯。但現在全國約有3萬家環保企業,總產值約為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下來每家企業產值僅有5000萬元,根本找不到一家產值上百億的企業。
“這就決定了這么多年來我們環保產業的發展出現兩個結果:,產業的性質就是低檔、低效;第二,環保搞了這么多年,但環境質量越搞越壞。”戴日成說,現在的形勢正在催生、召喚產值上百億甚*千億的大型環保企業出現,這樣才能“走出去”參與競爭。
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中西部經濟增長新亮點
近日舉行的首屆中西部節能環保大會上,節能環保協會秘書長李軍洋表示,西部地區人均GDP目前尚未達到東部地區的一半,經濟發展的內在訴求強烈,未來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中西部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李軍洋表示,東部地區的節能環保產值已占到全國60%以上,中西部地區節能環保產業底子薄,整體實力較弱。當前,國內產業分工日益深化,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步伐加快,西部地區人均GDP還不到東部地區的一半,經濟發展的內在訴求強烈,中西部地區能否優選節能環保項目落戶,不走東部地區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這對于當地政府而言是一個嚴峻的現實性考驗。
“中西部地區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除了因為地域歷史條件,國家政策要給予一定的傾斜以外,既要修煉內功,又要加強合作。”李軍洋說。
節能環保產業將迎契機
廣東省政府印發的《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6000億元。眾多業內人士表示,東莞節能環保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意見》提出要加強產業發展規劃,創建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目前,東莞也規劃了多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例如重點發展水處理產業的中以產業園等,以這些環保產業基地為依托,東莞可形成以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總部基地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帶。
《意見》也提出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到2015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節能服務體系,形成一批在國內起帶動作用的節能技術服務單位。
目前,東莞正大力統籌發展水鄉區域,東莞水鄉片環境綜合整治,對東莞環保企業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水鄉片環境治理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環保企業如果能夠抓準機遇,可實現爆發式增長。
市場開放促進產業升級
劉永政說,隨著環保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未來中國的環保企業將向規模化、化發展,會不斷出現若干個創新能力強的重量級企業,并不斷有企業“走出去”,從而產生中國的化環保企業,創造出中國特色的商業模式。
同時,業者還希望市場的開放能促進中國環保產業的升級。碧水源總經理戴日成指出,近30年中國環保產業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其中環保設備製造業和環保服務業年均增速達到28%至30%,從增速來看確實不錯。但現在全國約有3萬家環保企業,總產值約為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下來每家企業產值僅有5000萬元,根本找不到一家產值上百億的企業。
“這就決定了這么多年來我們環保產業的發展出現兩個結果:,產業的性質就是低檔、低效;第二,環保搞了這么多年,但環境質量越搞越壞。”戴日成說,現在的形勢正在催生、召喚產值上百億甚*千億的大型環保企業出現,這樣才能“走出去”參與競爭。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環保民營企業在2025年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發展格局,應聚焦降本增效技術研發,探索資源化商業模式,聚焦存量市場改造,參與綠色產業集群,建立“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的創新路徑,在出海布局時,可優先選擇技術適配度高的東南亞市場。
- 2014-08-27 13:55:19
- 17664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