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在线|亚洲/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五月婷婷基地

當前位置:化工機械設備網>新聞首頁>市場分析

稀土產業的發展面臨三大難題

2010-12-17 10:37:54中國化機網閱讀量:1155 我要評論


  2010年12月13日,記者分別從湖南郴州和廣西賀州了解到,原定于本月在兩地舉行的今年第三次南方五省稀土開采監管聯席會議,至今仍然沒有消息。之前公開的信息顯示,這次會議將對稀土礦產勘查開采的準入條件、開采與運輸銷售監管方案,以及開采企業聯盟方案等作終定案。
  
  賀州稀土界的一位人士稱,“對于各利益相關方關心的稀土開采權證問題,這次會議可能不會討論。”此前,*礦產開發管理司司長劉連和就曾經表示,目前稀土開采權證的重新分配依舊處在編制整體規劃的階段,沒有任何時間表。
  
  多國施壓
  
  出口配額如何調整
  
  11月10日,*網站公布了2011年稀土出口配額申報條件和申報程序。對2011年稀土出口配額的數量,*發言人姚堅表示,具體數字還在程序之中,就**此前所說,中國會保障市場的需求。
  
  11月30日下午,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大畠章宏在參加內閣會議后對日本媒體表示,又有2艘稀土運輸船獲得中國的通關許可,此外,還有2艘已裝船的稀土運輸船即將離港駛往日本。由于之前已有6艘稀土運輸船獲得中國的許可,加上當日確認的4艘,在日本宣稱中國停止稀土出口的9月23日之后,日本實際上已獲得10船稀土的進口。
  
  毫無疑問,這總共66噸的對日稀土出口,其象征意義遠遠大過經濟意義。讓包括日本在內的那些對中國即將公布的稀土出口配額感到“恐慌”國家稍微松一口氣。業內人士分析稱,中國收緊稀土出口配額只是希望把這一產業從之前的無序和混亂回歸到理性的狀態,和2010年中國出口配額大幅減少的情況一樣,明年情況不會有太大變化。
  
  正是出于對中國縮減稀土出口配額的“恐慌”,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10月曾在日本駐華大*召集美、英、德、法、韓等國駐華大使,要求中國緩和對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歐盟企業界近來叫囂受到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影響,并要求歐盟采取措施。
  
  在上,稀土配額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但在國內,這還純粹是個經濟問題。
  
  攤開資源地圖,我們會發現世界大的稀土礦業處于關閉或半歇業狀態中,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美國的芒廷帕司稀土礦和貝諾杰稀土礦、加拿大的托爾湖和霍益達斯湖稀土礦、澳大利亞的韋爾德山稀土礦和諾蘭稀土礦等。
  
  *對外貿易司工業品處處長晁寧10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白銀年會上稱,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我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進口。
  
  美國芒廷帕司稀土礦關閉封存的理由是造成了*的環境問題,但美日歐等國及地區卻對中國因為稀土開采造成的環境壓力盡力忽視。在中國南北兩大稀土產區目前都出現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稀土的上游產品生產過程會帶來嚴重的污染越是下游產品污染越少”,包頭市稀土專家組負責人楊萬喜直言,“中國供應*97%的稀土實際上是用中國的環境破壞來支撐其他國家的稀土應用”。
  
  “短期內國內消費量不會有大的提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分析人士稱,“出口收緊必然會導致產量降低,這對于環保是個大好事。另一方面就是以一種自然廉價的方式實現了稀土資源的戰略儲備。”
  
  上述人士還指出,出口收緊對于企業的影響也有限,“價值的提高能夠抵消產量的縮減。”而且因為受到出口限制的只是初級產品,這有助于促進企業朝深加工和稀土應用方面發展。
  
  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包鋼稀土(70.80,0.23,0.33%)總經理張忠也對明后兩年的稀土礦價看漲,他說:“我們現在之所以覺得賣礦很*,是因為價格里只加入了很低廉的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很多應該考慮的因素沒有考慮進去。比如,稀土是國家的重要稀缺資源,稀土的開采會對周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等等。所以,其實我們和國外一直沒有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競爭。現在國家重視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這些成本逐漸加入后,你說礦價看跌還是看漲?”
  
  各方爭利
  
  混亂產業如何整合
  
  今年9月6日,*發布《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明確將稀土列為6大行業之一。“這意味著,原來的123本采礦權證會大大減少,整合到為數不多的幾家大央企手里。”
  
  據消息人士透露,*有關部門目前已經確定國內稀土領域的行業和幾家央企作為未來5到10年的整合主體,而為破除跨地區企業兼并重組的障礙,相關部委擬將散落地方的采礦權收歸*。
  
  但是,對于擁有資源的地方政府而言,采礦權收歸*顯然不是他們樂于見到的結果。11月9日,福建龍巖市政府宣布,未來幾年內,福建省將在龍巖打造“中國海西稀土中心”,作為政府主導的資源應用平臺,“中國海西稀土中心”的功能是統一整合、統一收購、統一分配稀土資源,從而促進福建稀土資源的集約化發展。據了解,廈門鎢業(48.98,0.24,0.49%)是福建稀土整合力量的主導。2006年底,廈門鎢業全資收購長汀稀土并成立龍巖稀土,成為手握鎢、稀土兩大資源的有色巨頭。目前,福建省一共審批了六張稀土開采證,其中3張納入廈門鎢業麾下。
  
  因此,“中國海西稀土中心”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高調推出,不可避免地被業內認為是福建保護地方稀土資源的動作。這與江西贛州稀土管理的“贛州模式”異曲同工,其微妙處都在地方政府牢牢抓住資源開采權,用“統一分配”的模式引進下游企業,打造產業鏈條。
  
  11月8日,包鋼稀土在贛州收購的3家稀土企業合并掛牌成立,此舉標志著包鋼稀土開始涉足南方中重稀土市場。今年3月,中鋁與江西省政府簽訂協議,進入資源大省江西,并啟動其*謀劃的多金屬戰略中的稀土板塊。據贛州市政府人士稱,中國鋁業(10.46,0.22,2.15%)集團一直與他們有接觸。“他們更多還是盯著上游的礦產,但現在不是我們不給,而是確實沒有新的稀土礦了。”
  
  在沒得到江西稀土采礦權后,“失意”的中國鋁業公司將目光投向廣東清遠。據清遠市當地媒體報道稱,中鋁副總裁任旭東已二次率考察組到清遠稀土礦產進行現場調研,任旭東兼任中鋁旗下中國稀有稀土有限公司總裁。有行業人士對記者稱,獲得稀土資源及采礦權是任旭東此行根本目的。
  
  但是,中鋁要想獲得清遠稀土資源,同樣將面臨來自廣東省內勢力的角逐。據知悉廣東稀土行業的人士透露,整個廣東目前共有4個稀土采礦權證,其中梅州3個,河源1個,全部為廣東*全資擁有的廣晟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獨享。
  
  贛州稀土行業相關官員說,*治理決策要顧及稀土產業各鏈條企業的生存,大量中下游加工企業擔心央企強勢控制后自己生死難卜。在發表擔憂言論的同時,贛州政府也在主動大力招引下游加工企業。從業者分析,這顯然是地方政府增加博弈砝碼的一種方式,他們正在利用各種方式聚集力量,試圖形成足夠影響*決策的產業規模。
  
  利益失衡
  
  技術瓶頸如何突破
  
  有媒體報道稱,“稀土資源價格一直在攀升,在某種程度上對企業來說不一定是好事,大家在低附加值的資源上賺夠了錢,可能會在應用技術上不思進取。”
  
  這是一句大實話。贛州市政府一位官員告訴記者,五礦也好、中鋁也好,其實終目的都是礦山,都盯著采礦權,“這一塊的利益太大了,而且幾乎沒有風險。”這位人士稱,中國五礦在贛州,仍停留在加工的初級階段,而本地孵化出來的許多企業,都能到深加工的三級、四級產品。對此,贛州稀土礦業公司董事長曹曉秋稱,贛州稀土甚至全國稀土的“軟肋”的確在技術,對于招商進來的外企,“我不僅要看它的資本,還要看它的技術,看它做到產品的哪一級。”
  
  和福建“中國海西稀土中心”一樣,江西贛州和廣西、廣東的一些稀土產地也在規劃設立類似的稀土產業聚集地。在多位稀土專家看來,這些稀土產地的種種舉動都是想用資源換技術。
  
  包頭稀土高新區引進了包括法國羅地亞、日本昭和電工等稀土巨頭。但專家表示,這些合資企業并沒有引進多少*進的技術。比如法國羅地亞公司在包頭的工廠,用的是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技術,雇的是中國的技術人員,卻遲遲不按協議引進下游產品。“每次與外資企業談到引進*技術,他們就沉默了。”楊萬喜說。
  
  還有更的例子,日本昭和電工在贛州也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昭日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稀土從業人員楊先生表示,地方政府引進這些外資,原本是希望以資源換取學習技術的機會,“實際上卻不是這么回事,拿到以后初步加工一下,到了日本做好以后再賣給我們。”以氧化釹為例,出去的時候是20多萬一噸,到日本提純成金屬釹再賣回中國,一公斤就要20多萬。
  
  據了解,一般來說,原料、分離產品、新材料、器件價值比例約為1:10:100:1000,也就意味著越到下游,產業附加值越高,但是越到下游,技術門檻也越高。
  
  有數據表明,日本將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術,而我國稀土主要應用在傳統領域。沒有一兩稀土的日本從我國賺取了大量利潤——*制造業跟不上,使得我國把稀土帶來的巨大優勢拱手讓人。
  
  南京稀土應用研究會副理事長王仲山則主張在稀土領域自主創新,“中國的稀土資源技術還是需要自主創新,否則永遠都是跟在人家后面,想通過交換得到技術也不現實”。在王仲山看來,現在國家重視稀土資源的開采和分離冶煉環節,但在應用上還不夠重視,目前中國的應用環節和開采分離環節一樣,也存在分散、規模小的問題。
  
  北大長江學者、稀土材料博士生導師嚴純華則建議通過央企的兼并整合來推進行業技術升級,“一方面央企可以打破現有并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另一方面央企可以利用自身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加快稀土行業整合進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動稀土應用領域的科技水平快速提升。”
  
  來源:深圳商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全部評論

昵稱 驗證碼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相關新聞
推薦產品